.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分析仪
爱游戏体育娱乐:AI驱动分析仪器革新 第十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西安开幕

爱游戏体育娱乐:AI驱动分析仪器革新 第十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西安开幕

来源:爱游戏体育娱乐    发布时间:2025-11-09 10:41:40

产品详情

爱游戏平台官网入口优惠:

  

AI驱动分析仪器革新 第十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西安开幕

  2025年11月7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承办的第十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2025)在陕西西安斯瑞特国际大酒店正式开幕。

  本届大会以“AI赋能创新转型”为主题,汇聚了5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一同探讨分析仪器行业技术突破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大会开幕式由大会主席、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贺浪冲教授主持,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方向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单文华教授、陕西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杨世宏分别致辞,从行业发展、高校支撑、地方资源三个维度传递发展思路。

  方向主任在开幕辞中指出,过去十年是我国分析仪器技术与国家科学技术创新事业同频共振的十年,实现了从技术跟跑到部分领域并跑,甚至反超的跨越。当前,AI、大数据、量子传感等前沿技术正以颠覆性力量重组分析仪器行业未来,而国家“十五五”规划将高端仪器列为关键核心技术,凸显其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新质生产力中的战略价值。他进一步拆解行业三大核心趋势:其一,智能化成为仪器进化新内核;其二,高端化与国产化协同推进;其三,跨界融合催生新范式。同时,他也坦言行业在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核心部件研发、原创性仪器开发等方面仍存在短板,而本次大会正是通过思想碰撞探寻破解之道的重要平台。

  单文华教授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篇,强调分析仪器在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中的基础支撑作用。他详细的介绍了西安交大在仪器共享领域的实践:依托中国西部科学技术创新港这一国家级平台,学校建成总价值2.65亿元的大型仪器设施共享实验中心,打造1.2万平方米的“科研宝藏库”,构建“设备共享+技术支撑+检验测试认证”三位一体服务体系。目前,中心已向社会开放101台(套)尖端设备,年均服务超2万人次、测样量突破10万个,不仅为中小企业破解“买不起、用不上”高端设备的困局,更直接支撑了陕西镁产业标准研制、环境新污染物检测等一批关键技术突破。单文华表示,学校愿以本次大会为契机,与行业同仁共筑学科交叉创新生态、共建仪器共享与转化平台、共育高水平创新人才。

  杨世宏聚焦地方资源优势与合作机遇。他介绍,陕西作为我国科教高地与国防工业核心基地,在分析仪器领域沉淀了深厚创新底蕴。为推动产学研用深层次地融合,陕西已推出技术托管平台等突破性举措,实现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助力行业攻克技术瓶颈、提升协同效益。当前,陕西正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集群对高端分析仪器的需求持续扩大,为行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杨世宏提出三点合作倡议:一是共建高端创新平台,联合国内外高校、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陕西科研院所组建分析仪器创新中心,集中攻关核心零件、高端传感器等“卡脖子”技术;二是共促成果落地转化,依托地方政策支持,推动更多先进仪器技术在陕开展应用试验;三是共育复合型人才,联合培养兼具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开幕式过后,大会共安排14场大会报告。报告期间,“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正式颁布。表彰在过去一年中为中国分析仪器技术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总干事吴爱华详细的介绍了该奖项的背景与价值。

  上午安排4场大会报告,四位专家聚焦AI与分析仪器融合的核心方向,从技术原理、行业需求、实践应用等层面带来深度分享。

  徐宗本院士首先概述大模型的基础原理与发展的新趋势,指出以生成式AI为核心的技术正深刻改变科研范式、创新范式与生产方式。随后,他重点分享了四大赋能实践模式,包括大模型驱动企业/行业专有知识库构建、企业级大模型应用操作系统、分诊式大小模型协同赋能工业过程和数字化的经济的双移动平台模式与实践等。徐宗本院士表示发展新一代AI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并建议行业将AI发展列为“一把手工程”,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引领”建好“司令部”,选准算力中心、产业园、孵化器等转换点,培育专业方面技术队伍实现持续发展。

  李景虹院士指出生命系统的多层次复杂性,强调分子与细胞层面的微观研究对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重要性。他介绍,借助新兴的单细胞成像、单分子测序等高精度工具,研究者们得以洞悉生命最细微的运作机制。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与准确性,为实验与分析过程提供了智能化与创新型解决方案。从复杂生命现象解析到精准医疗诊断,再到新药研发与个性化健康监测,智能生物分析化学正为生命健康领域带来深刻变革,为人类健康福祉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王勇主任表示,化学测量学发展始终面向科学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突出原创方法学研究,注重学科交叉与数智赋能,重视基于新原理的仪器与核心部件创制。他详细的介绍“十四五”期间基金委化学部在化学测量学领域的仪器相关项目资助情况。对于未来发展,他提出“原理突破+需求牵引”双轮驱动路径,明确三大发展趋势:发掘新原理与新效应、迈向极限检测与生命深处、推动智能集成与范式革命,从而推动科学发展,解决社会重大需求。

  贺浪冲教授介绍,细胞膜色谱技术是研究药物与细胞膜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在药物筛选中具有关键作用。在AI与生物技术深层次地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其团队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AI算法深度集成,构建智能化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开发出新一代智能化细胞膜色谱分析仪。该智能分析仪不仅可极大提升传统细胞膜色谱的检测效率与信息挖掘深度,更有望重塑药物早期发现的范式,成为连接体外筛选与体内药效的关键智能桥梁,为AI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提供新范式。

  据悉,本次大会将持续至11月8日,除大会报告外,11月8日还将设置九个专题论坛,涵盖药物研发与仪器创新、AI+质谱、热分析与联用仪器、科学技术基础能力建设等核心议题。同时,11月7日至8日期间,大会同步举办仪器及部件展览,集中展示新技术产品,为参会者提供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的线下平台。